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光伏与储能行业一年一度的国际盛会,11月17-20日,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成功举行。来自海内外重要领导、重磅嘉宾、行业大咖及全球光伏与储能行业龙头企业精英汇聚一堂,共话光伏与储能行业未来发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安立佳出席大会并致辞。
以下为致辞原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当今世界,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2022年增长50%,装机容量年增长速度超过去30年。
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目标。特别是在光伏领域,我国产业规模持续领跑全球,占世界光伏产能的近90%。在这其中,民营企业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了蓬勃力量。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中,通威、晶澳、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八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等一批民营企业积极布局,占据先机。
借此机会,我向民营企业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把握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予以推进。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要达到11亿吨标准煤以上,2030年达到15亿吨标准煤以上。刚刚通过的《能源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具体要求。这些都为光伏和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民营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新能源产业的系列决策部署,积极把握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民企力量。
二是要坚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光伏领域技术迭代很快,新型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技术成熟度和成本经济性的多维挑战,只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要在电池材料、组件、储能系统集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域前瞻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优化储能系统性能,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要积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牵头和参与组建光伏及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积极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国际合作,可以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民营企业要在人才、资金、技术、标准等方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能源安全以及促进能源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民营企业的担当。
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光储盛会,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本届大会汇聚了众多国内外重要嘉宾、行业专家以及产业翘楚,设置了丰富的内容,希望大家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谋划产业发展之策,共商产业合作之路,为光储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四川在发展光伏和储能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丰富的水电资源可以为光储产业提供低成本、清洁的能源保障,丰富的科教资源可以为行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以通威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在四川茁壮成长,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在此,诚挚希望各位嘉宾借此机会在四川走一走、看一看,在这里寻找发展与合作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