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绿色经济趋势的‘新三样’产品扬帆出海,2023年合计出口1.06万亿,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三样”加速出海,可以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特别是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踏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他解释说,支持中国企业、中国资本加快出海步伐,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为当地打造可再生能源发电基础设施,既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又使中国企业拓展了海外市场,提升了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刘汉元主席建议,“应加大政策驱动力度,推动中国‘新三样’产品走出去、产线走出去、技术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服务走出去、EPC走出去,也就是全产业链集体走出去”。
为此,相关部门应牵头搭建“新三样”跨境贸易信息共享平台,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管制措施、碳足迹认证等及时解读,提升企业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他认为,应简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供需有效衔接,形成紧密配套关系,着力增强“链主”企业带动力,推动上下游优势互补,有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及整体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首超14亿千瓦。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电源结构与出力均发生较大变化。刘汉元主席认为,加快推进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加速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已迫在眉睫。
对此,他建议:加快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电网互济能力,充分利用邻近省区调节能力,有效提高消纳。大力支持“源网荷储”项目发展,出台政策鼓励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新型示范项目的投资建设。
“通过打造智能微网,实现局部区域内的能源优化配置和供需平衡,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电源与负荷资源,参与电网调峰和需求响应,增强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分布式项目的整体消纳和经济性,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他表示。
在他看来,“十五五”期间,应进一步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项目建设,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储能系统。同时,继续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提升传统能源调节能力。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正深刻重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他认为,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为新型电力系统赋能。比如,加强跨领域合作与创新,推动AI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